中科院油气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油气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油气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面向国家对油气资源的重大需求,瞄准石油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和地球化学的国际研究前沿,针对制约我国油气勘探进程的勘探理论与关键技术问题,开展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创新研究,构建以油气盆地形成与演化、成烃与成藏研究和勘探关键技术与装备研发为特色的研究平台,具有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学科齐全的优势,是国内油气资源研究领域一支重要的科学研究和技术研发力量。
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为刘光鼎院士,副主任为欧阳自远院士,实验室主任为郝天珧,副主任为罗晓容、王真理、妥进才。截止到2013年底,实验室有固定人员65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千人计划”全职人员4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 人。
2009-2013年,实验室共承担科研任务389项,其中国家级项目368项。发表学术论文408篇,其中SCI论文161篇,出版专著1部,合作出版专著13部,申请发明专利登记110项,获得发明专利授权31项,软件著作权登记53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 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
近年来,实验室以油气资源勘探研究需求为牵引,坚持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多学科融合,深化石油地质理论研究,发展和完善油气成盆-成烃、成岩-成藏理论,认识盆地深层和海相层系油气富集机理与分布规律,自主研发油气地球物理探测核心技术与装备,形成适于我国复杂地质条件下油气勘探的关键装备与技术系列,具备了面向油气勘探前沿理论和探测关键技术的分析测试、野外观测、大型计算模拟、装备研发四位一体的能力与特色,并在油气成藏动力学机制与分布规律、深层油气地球物理探测关键技术、MEMS 数字地震检波器和万道地震勘探仪器研制、海底地球物理系列化仪器研制和页岩气赋存状态研究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