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图片新闻

全新世亚轨道尺度印度夏季风演化研究获新进展

更新时间:2025-10-09   来源:


印度夏季风是亚洲季风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揭示其演化规律与驱动机制,对深入理解季风系统演变具有关键意义,并能为探讨气候变化与文明文化发展间的相互关系提供重要依据。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油气中心研究团队基于四川邛海钻孔沉积物高分辨率气候环境代用指标综合分析,重建了全新世以来印度夏季风演化历史,识别出其亚轨道尺度上的周期特征,并进一步探讨了印度夏季风演化对我国西南地区文明和文化发展的潜在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自13.6 cal kyr BP以来,印度夏季风演化可分为三个阶段:13.6-8.0 cal kyr BP期间,印度夏季风逐渐增强,气候趋于湿润;8.0-3.0 cal kyr BP为印度夏季风最强盛阶段,气候温暖湿润,对应全新世气候适宜期;3.0 cal kyr BP以来,印度夏季风减弱,气候逐渐变干。全新世期间,印度夏季风受到~2000yr亚轨道周期调控,主要响应于太阳活动(TSI)、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AMOC)以及海表温度(SST)变化;其中在8.0-5.5 cal kyr BP期间,叠加~500yr周期振荡,凸显ENSO对印度夏季风的影响。

进一步分析表明,印度夏季风强弱变化对西南地区文明和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6.0-3.0 cal kyr BP期间,印度夏季风增强导致区域降水增加,促进了人口增加、人类活动扩展以及农业生产规模扩大,从而推动了区域文明和文化繁荣;3.0 cal kyr BP以来,尽管气候趋于干旱,人类活动的显著增强仍持续推动文明和文化进步。

该研究系统揭示了全新世亚轨道尺度印度夏季风演化特征,阐明了其背后的驱动机制,为深入理解季风演化对文明和文化发展的影响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

相关研究成果以Holocene Indian Summer Monsoon cyclic oscillations revealed by Qionghai Lake sediments and their influence on civilization evolution为题,发表于环境科学-地球科学综合领域权威期刊Catena。西北研究院博士研究生张小梅为论文第一作者,汪亘副研究员为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项目资助。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catena.2025.109021


TSI (A)、AMOC (B)和ENSO (C)功率谱和演化频谱分析结果


印度夏季风变化与我国西南地区人类文明和文化发展关系图

未经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油气资源研究中心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